食品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程控制体系构建与实践-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区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与文化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8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0.5万人,在学研究生263.9万人,毕业生57.8万人,招生规模较三年前扩大了近50%。“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因此,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从研究生学位论文入手,建立了第三方评价机制、真实性追溯机制以及导师责任制机制“三位一体”的质量全程控制体系,旨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的综合检验,既能考查研究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衡量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目前我国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综合指标。

    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方面,早些年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采用的是“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毕业、学位授予”双管齐下的“两点式”控制体系。学位论文的“两点式”控制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一)课程多,开题匆忙

    老培养方案中,博士研究生需修14学分,硕士研究生需修33-35学分。课程太多,占据了研究生第一、第二学期的时间。第三学期,研究生简单查阅资料就匆忙准备开题报告会。“走马观花”必然造成开题报告控制不严,不能达到审核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方案的可行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目的。开题审核不严格可能导致部分学位论文存在实验数据不严谨、实验方法不最优、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学术道德不严谨等问题。而中期考核主要通过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仅仅对学分及必修环节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缺乏对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整体观察和把握。申请毕业时再发现问题,为时已晚,导致研究生最后参加毕业暨学位答辩的论文质量良莠不齐。

(二)控制少,考核不严

    在学位论文“两点式”控制体系中,控制环节比较少,主要有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学位授予。在实际操作中,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一般组织校内专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校外专家担任,而其他答辩委员均为校内专家。虽然研究生主管部门对开题,中期考核,毕业、学位授予有明确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中,内部人员为主体的考核体系,无法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制度缺,管理困难

    以往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基本没有研究生培养相关文件及实施细则,例如:缺乏博士生开题查新的制度,可能出现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课题重复国内外的研究;缺乏开题报告的配套制度,部分学生对于专家提的学位论文的选题、立意,实验的方式、方法等问题置之不理,开题报告专家意见不能充分落实;缺乏实验数据的过程监控机制,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不想重复试验,对数据进行修饰;缺乏双盲评审的实施办法,个别老师质疑送审的公正性;缺乏明确的毕业和授位要求,“毕业”还是“毕业、授位”,答辩专家对下答辩结论很疑惑。发生以上问题,管理人员总是临时想办法解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学科急需通过制度化、系统化来提升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仅仅对“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与“毕业、学位授予”等关键点的把控是不够的。2013年,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试点,申请立项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程控制体系构建与实践”,对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制度构建和实践探索。


西南大学 食品科学学院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区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